把脈後的改變
中醫有個說法叫「病氣」,雖然表面上看不到「氣」,但它確實在我們之間流動著。
本身抵抗力就弱,容易感冒的佳蒨還記得,每次她幫患者把脈完,如果患者正被頭痛所擾,佳蒨自己之後也會開始頭痛,也因此看診常常會感到不舒服,還會被病人笑說:「原來醫生也會身體不適!」
直到有一次佳蒨在臉書上看見有學長分享:
「可以用精油來當作自己的防護罩。」才讓佳蒨開始對精油產生興趣,原來,還有這樣的方式可以保護自己。
中醫師的芳療防護罩 芳療生活家・佳蒨.圖片來源:本人提供
本身專業為中醫師的她,起初對於芳療是完全陌生的,直到老師的解說,與每一次作業的實作,才漸漸開始感受到精油的回饋,怕冷的她,冬天不再手腳冰冷,生理期變得比之前順,感冒的次數也減少了一些。
最重要的,是替病人把脈後,從前被影響的幅度也跟著減緩,看診自然不再那麼痛苦。
需要系統的中醫與芳療
「中醫與芳療有幾個類似的地方,在於它們都是從中草藥而來,而中醫所分成的『君、臣、佐、使』,會有一個主方,再去選出搭配的藥方,才能互相協調並同時抑制毒性。芳療中的複方精油也是相同的概念,像是如果今天我選擇茶樹當作主方,就可以再選擇另外一支精油,來幫助茶樹達到更好的作用。」
平常看診時,佳蒨會先用中醫的理論替患者諮詢,如果患者剛好有接觸過芳療,佳蒨也會根據他們的身體狀況,替他們選出合適的精油,像是如果有人容易緊張、胃痛,就可以藉由帶有酸味的柑橘類或菊科精油來舒緩。
不過在使用上,一定要用安全的方式來進行,因為中藥與精油都是大眾容易取得的東西,使用得宜當然是件好事,但如果運用不當,就會造成風險。
中醫師的芳療防護罩 芳療生活家・佳蒨.圖片來源:本人提供
「新聞中常常會看到有人吃中藥吃到洗腎,或是用精油把身體用壞,都是因為欠缺正確的安全知識。」
走到夜市,一瓶一百塊的精油令人眼花撩亂,民眾也不知道這些多只是化學合成的物質,在芳療觀念不普及,產品又良莠不齊的狀況下,就會有風險。
因此對佳蒨來說,
不管中醫或芳療,其實都需要一套系統,讓人瞭解安全使用的方式,它們才能成為一個工具,用來幫助自己及家人,現在佳蒨平時就會薰香
尤加利、茶樹,來舒緩小兒子的過敏,香香的氣味,小朋友也比較不會排斥。
不吃橘子,卻喜歡芸香科的氣味
「可能是小時候有一次被橘子酸到,長大後就再也不吃。」佳蒨笑著說起自己對於橘子的記憶,最有趣的是,雖然不吃橘子、柳丁等,卻很喜歡柑橘類的精油氣味。
或許也是自己容易緊張的關係,特別需要芸香科的氣味來放鬆心情,連這次的採訪,佳蒨也是在事前就開始緊張。
「香味能與記憶連結,像是塗抹精油後,如果那天剛好發生不錯的事情,每當嗅聞到那個氣味時,也會跟著進入美好的心情中。」
中醫師的芳療防護罩 芳療生活家・佳蒨.圖片來源:本人提供
不迷信,從實證出發
有的時候接觸精油,難免會有些人會抱著比較「玄」的想法,但對佳蒨來說,她習慣先從科學出發,例如研究酮類與酚類的差別,瞭解精油的化學分子是如何改善我們的身心。
有些人已經生了重病,卻還堅信用精油就可以治癒一切,其實身體的一些狀況,還是要回歸到西醫與中醫的理論去解決,精油只是輔助,讓我們能減輕一些不舒服的狀況,也是佳蒨所秉持的原則。
中醫師的芳療防護罩 芳療生活家・佳蒨.圖片來源:本人提供
一旦懂得運用芳療這個工具,就可以照顧自己偶爾的不適,知道要怎麼保護自己,聽見身體的每一個微小訊息,對佳蒨來說,都是不能忽略的。
採訪編輯/Y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