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中階開課是在7月的盛夏裡開課的。當時我的臉部、身體都經常大汗淋漓,有一個從事美容行業的朋友取笑我毛孔粗大,提醒我要好好找保養品。
可是對我而言,這是「非不為也,實不能也」的事,除了天氣炎熱的原因,也因為我平常沒有特別保養臉部,所以「日久失修」!
5年前濕疹問題突然來襲,逼得我這幾年不能做臉部按摩護理,也不敢選用坊間的保養品,無論是多麼昂貴、名氣多大的療程或保養品,我都難以避免用後臉腫、發癢泛紅,往往需要塗抹類固醇藥膏才好。
所以平常的臉部護理,我只可以塗抹椰子油,也不能按摩。在幾乎零護理的情況下,自然臉色暗沈,臉部肌肉鬆弛又水腫,卻又苦無對策 。
我就是在飽受皮膚問題困擾的情況下, 開始了中階的學習。
想不到,每堂的中階課程都有DIY的環節:酸痛貼布、蘆薈純露精華液、調油習作、臉部乳液、香膏等。
當中幾項是有關臉部保養品的DIY。主要材料只是精油、純露和一點點乳化劑,比起坊間教授的DIY保養品配方,學校教的材料更單純、更沒有多餘的合成化學品。
而且Kelly老師教的製造方法都是非常簡單,也容易上手,令我每次都會有成就感。
最重要的是:使用學校教的DIY保養品,我不會臉腫,加上加入了自己喜歡的精油,每次一打開瓶蓋,不同風格基調的芳香撲鼻而來,頓感喜悅,心情也立刻放晴。
中階開始後,我除了DIY保養品給自己以外,也會把試過的好配方用來調油或製造保養品,送給家人朋友使用,讓他們也體驗芳香療法的奇妙!
另方面,中階的學習,也令我體會到「芳香療法」的博大精深。
因為課程除了進一步介紹我們認識基底油、精油和純露以外,也帶領我們初窺「植物科屬概論」、「精油基礎化學概論」和「香氣抓周」。
這三個科目都是學習芳療後才知道的學問,對我除了有新鮮感,也帶來一定的震撼。
在我眼中,「植物科屬概論」和「精油基礎化學概論」屬於科學範疇的知識歸納,「香氣抓周」則要理解植物的「個性」,也要對人有敏銳的觸角。
這幾科令我體會到芳療真是理性和感性結合的學問!
以前從來沒有想像過,當一個好的芳療師,除了要理解精油純露以外,還要有理性的科學知識和敏銳的人文觸角,真不容易啊!
為了繼續探究芳療的精深學問,我會繼續修讀高階的課程,因為我發現這原來是我內心深處,一直想要追尋的學問。
推薦文章